之前没有接触或看过任何关于女权、厌女类书籍,所以这本是我第一本女性意识启蒙书籍。

它虽然是一部网络作品,但具备了许多优点。不仅有紧凑而不拖泥带水的情节,有体现人性弱点的桥段,也有激发自我意识、值得全体复诵的金句。它的文风之成熟,对人性之洞察,思想之深刻,我认为它毫不逊色于世界名著。

目前我只看了第一遍,但受限于自身经历,无法对书中的所有描写和自白都有深刻的理解。希望之后能入手一本实体书,把经典情节和语录反复观看。

谈谈小说中的几个人物吧。

首先,最先打动我的人物是赫卡特。赫卡特是本森子爵家的商业天才,扩大了家族商业规模,却始终被迫隐藏在幕后,随时能够被弟弟维德抢回管理权。父亲死后,弟弟与一众亲戚逼迫赫卡特嫁给了大她四十岁的老变态马洛伯爵,成为了他第六任妻子,不久后便被他虐待致死。在过去的轮回中,莉莉丝的坏结局之一,成为了马洛伯爵的第七任妻子。在无数次凌辱和虐待中,她无意间找到了赫卡特隐藏的日记。

“那个本子的纸张皱巴巴的,有些地方被泪水浸湿,有些地方被血浸染,但是上面记录着一些商业上的想法。

赫卡特在被虐待的间隙,靠着幻想支撑着自己。她在本子上写出了很多天才般的想法,幻想出了一个店面,每天记录着幻想的营业额和进出的货物。

那个幻想出的店面“营业”到本子的三分之二处就消失了。

赫卡特最后并没有实现梦想的机会。

她死了。”

在莉莉丝被无休无止地虐待,不知道何时才能走到尽头的时候,就会去翻那个本子。在清冷的月光中蜷缩着受伤的身体,分不清本子中纸和泪究竟属于赫卡特还是自己。

被囚禁的赫卡特只是现实生活中无数女性的缩影。不少年轻女性回归家庭后迅速成为生育工具,变做一块只允许融入男人的铁板。或是从小受到女性读书无用论的裹挟,被家庭环境钳制。或许她们仍心存幻想,把对未来的想象描写在本子里,刻画成画,靠着这些幻想,试图撑过备受折磨的日夜。但生命总有磨尽的一天,正如蜡烛也有燃尽的那一刻。

“昨日的你就是今日的我,而今日的我也将是明日的她。”

我对赫卡特的商业才能被埋没感到遗憾,对她这被男性随意支配的人生感到愤满。

其次是小女仆多琳。她有着十分传统的价值观念,一直害怕丢掉自己的体面,害怕看到别人的愤怒,害怕自己激烈的情绪,也害怕失去平静。人生目标是找个好男人,生很多小孩。

她的出场让我觉得很厌烦,时刻提醒着莉莉丝要注意保持女人形象,否则会被罗纳德王子抛弃,并认为辛西娅公主舞刀弄枪,不符合女性标准等等。而且最让我气愤的是,与约克的恋爱惨淡收场后,她为了不拖累莉莉丝,竟然去乞求圣印以表贞洁。那圣印印在额头上,永远无法消除,就为了让所有人知道她是清白的。

但当莉莉丝受困于神殿时,是多琳每日送饭,防止她被净化之力影响;当莉莉丝被群众质疑时,是多琳坚定不移地相信小姐;当莉莉丝锒铛入狱时,也是她不惜以被狱卒侮辱为代价,死也要把藏有武器的面包送给莉莉丝,助她越狱。在以往的轮次中,多琳不止一次为她挡刀,为她送命。

尽管她性格愚钝,但她拥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忠心与勇气。

抛开这些,单论恋爱观与婚姻观,我认为她的观念与当前绝大多数女性非常相似,希望能够嫁给英俊有为的男子,渴望得到他独一无二的爱。恪守女德标准,婚后相夫教子。全身心对男人好,如果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也一定是我不够好。

可是,当多琳面对约克的污蔑,多琳才第一次明白自己的处境,她愚蠢又天真,她相信公平,相信公正。可那时公平和公正并没有降临在她身上。

“她原本以为,这样大家就会喜欢她,却没有想到,自己无底线的讨好和宽容,让大家觉得她可以容忍一切,包括污蔑和侮辱。”

至于爱情,男人渴望赢得名声、财富、美人、权力,女人却只希望赢得一颗不知道何时会变的心。

大家都在做角色扮演,这件事看起来有种荒谬的公平,但实际上令人心焦。

害怕伪装被发现,也害怕男主们不屑于再伪装。
等她失去了一切,除了男主的爱,她什么都没有,而男主们则可以随时因为看透她的伪装,或者腻烦她的伪装,收回那份爱。

没有了她的爱,男主们还有事业、名声、财富以及多姿多彩的人生,也依然会有无数美人做着公主梦和灰姑娘梦。

而她还剩什么呢?”

实际上,这也是在警示我们,不要把爱情和男人当做唯一的依靠。女人们应当拥有自己的力量,实现自我价值。永远不要成为男性视角下任人摆布的花瓶,而要成为真正的勇敢坚定的独立女性。

莉莉丝的的思想透彻程度不言而喻,她与辛西娅公主的合作也衬托出了公主的处境不易与远大抱负。

辛西娅公主大概是整个王国最勤勉敬业、有能力有手段的女性角色之一,从小被当做男人养,成为全国第一位女骑士,负责政务处理。在以往的轮次中,由于紧跟男主线,因此无一例外的,公主与莉莉丝始终处在胜利的相对面,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而这次,中央公园的魔兽射杀让她们互相产生好奇,为后来的合作创造了条件。

在整个联合抗争以四个男主为首的男性集团时,可以说她们的每次行动都在刷新王国的认知。例如,狩猎祭中女性射箭比赛的出现,射箭班的试办,莉莉丝为成为全国第二位女骑士而参加的圣女挑战,赫卡特的商业帝国建立,制作更加轻便的衣裤分离套装,创办学校等。

她们的各种行动,目的都是为全国上下的女性提供更加安全的环境,获得与男性相同的无差别对待。当然,这无分贵族与平民。莉莉丝和公主一起,试图用公主和圣女的影响力,配合赫卡特的商业和教育,从上至下地影响其他人。她们努力挣脱限制住传统女性的禁锢,试图带领更多的女性逃脱伊甸园。

然后,她们一直处于国王和保守贵族们的对立面,小心而谨慎地权衡、隐瞒,在夹缝中求生。

“一旦她们做的事情过了界,那注视着她们的力量就能轻松且毫不留情地推倒她们精心搭建起来的积木。

她们费尽心机得到的成果,完全经不住巨大铁锤的狠砸。”

她们曾以为自己逃脱了伊甸园,但事实上,她们依然在伊甸园里。之前伊甸园的上帝是传统标准,而现在的伊甸园上帝变成了国王。

“她遵循他们的条件、规则,用小聪明迎合他们,用狡猾的话术辩论,用一定的凶狠自卫,以此获得地位,但这地位随时可以被他们收回。

以为她在反抗,她以为她可以重伤敌人。

事实上,她仍然依附着敌人,她一直被敌人抓在手中,扼着喉咙。”

这也让我想到了近代史里面的资产阶级革命,有着温和、怀柔、不激烈、不彻底的特性。事实证明,这一柔和、包容的方法,注定了最后惨败的结局。要革命,就要彻底!

当然,她们的勇气与大义值得所有人学习。只是目前,辛西娅公主和莉莉丝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难以避免地、暂时性地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

最后,不得不提到文中反复出现的几位男主。他们英俊帅气、性格各异。有地位高贵的罗纳德王子,英勇无畏的安东尼奥骑士、美貌温和的神官伊莱、富可敌国的商人哈伦、冷酷霸道的小公爵艾伯…

但看过书的人都知道,无论相貌如何,都难掩他们内心的狭隘,认定女性应当成为附属品、生育工具,以自我为尊,制定出流动的规则… 他们打着规则与公平的幌子实现自己的目的,他们等待女人们的迎合,却竭力表现爱过。表面上看起来人模狗样、彬彬有礼,一字一句都离不开忠诚、仁义,实际上却是一个狡猾又懦弱的男人。

当你爱上他们,当你对他们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把他们奉成神的时候,你就会变得卑微。

我认为这本书并不想传达诸如“厌男”的观点。因为在该书中,男女性角色完全处于对立面,而女性主角们独立、可爱、真诚、勇敢,男性主角们则阴险、不择手段。现实生活中并不完全是这样的对立处境,虽然男女不平等问题仍然存在,而且我们的社会意识已经觉醒,法律建立地相当完备,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很多时候,女性不仅是性别歧视的受害者,还是实施者。

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认识自身处境,首先爱自己,提升自己,把握住金钱与权力。别轻易怀疑自己、放弃自己,拒绝圈养。你做,是因为你喜爱,而不为了迎合父母或男人,永远都不要遗失自己。

如果有更多的女性积极进取,世界将拥有更多可以平等竞争的机会,女性领导者的增加也将为女性带来更公平的待遇。

最后,希望女性主义的种子和星火能够播撒得更远一些,让越来越多的人由懵懂到觉醒,从而加入这场战役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