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原型与原型链
原型与原型链
Javascript语言的继承机制
Javascript语言的继承机制全靠一种很奇特的"原型链"(prototype chain)模式来实现,以下是它的形成过程:
在一开始的时候,JS打算用构造函数生成实例对象,可是存在一个缺点,那就是无法共享属性和方法。
比如,在DOG对象的构造函数中,设置一个实例对象的共有属性species。
1 | function DOG(name){ |
然后,生成两个实例对象:
1 | var dogA = new DOG('大毛'); |
这两个对象的species属性是独立的,修改其中一个,不会影响到另一个。
1 | dogA.species = '猫科'; |
每一个实例对象,都有自己的属性和方法的副本。这不仅无法做到数据共享,也是极大的资源浪费。
考虑到这一点,JS决定为构造函数设置一个prototype属性。
这个属性包含一个对象(以下简称"prototype对象"),所有实例对象需要共享的属性和方法,都放在这个对象里面;那些不需要共享的属性和方法,就放在构造函数里面。
实例对象一旦创建,将自动引用prototype对象的属性和方法。也就是说,实例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分成两种,一种是本地的,另一种是引用的。
以DOG构造函数为例,现在用prototype属性进行改写:
1 | function DOG(name){ |
现在,species属性放在prototype对象里,是两个实例对象共享的。只要修改了prototype对象,就会同时影响到两个实例对象。
1 | DOG.prototype.species = '猫科'; |
由于所有的实例对象共享同一个prototype对象,那么从外界看起来,prototype对象就好像是实例对象的原型,而实例对象则好像"继承"了prototype对象一样。
这就是Javascript继承机制的设计思想。
原型
- 每个函数都有prototype属性,指向其原型对象;原型对象也会有一个constructor指针指回它的构造函数。
- 好处是由此构造函数实例化出来的对象,可以共享prototype对象中所包含的属性和方法。
每当代码读取某个对象的某个属性的时候,都会执行一次搜索。
首先从对象实例本身(显式原型)开始,如果在实例中找到了该属性,则返回该属性的值,如果没有找到,则顺着原型链指针向上,到原型对象中去找,如果如果找到就返回该属性值。
原型链
- 每个对象都拥有一个原型对象,可以通过__proto__指针指向其原型对象,并从中继承方法和属性;
- 原型对象也能拥有原型。
- 因此,在读取某个属性或调用某个函数的时候,如果当前对象的显式原型里面没有这个属性或函数,那么指针就会顺着原型链指针,去原型对象中去找;如果它也没有,指针又继续顺着原型链指针,去该原型对象的原型对象上找。
js里完全依靠"原型链"(prototype chain)模式来实现继承。
proto:事实上就是原型链指针
prototype:上面说到这个是指向原型对象的
constructor:每一个原型对象都包含一个指向构造函数的指针,就是constructor